查看原文
其他

为何宝宝热衷屎屁尿的玩笑?

来君 怡禾心理 2022-01-18

作者:来君

澳洲注册心理学家,澳洲心理学会会员。


宝宝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琢磨自己的身体及器官(如小鸡鸡),关于器官运作(如尿尿)以及排泄物会逐渐出现在宝宝日常对话中。若家里养了小动物,宝宝会兴奋地发现,“小猫拉臭臭”,甚至“小兔子吃自己的耙耙啦!”。除了好奇自己的身体,宝宝也好奇别家孩子的身体,或是大人的身体。


毫不意外的是,这些屎尿屁玩笑/厕所幽默常伴随如厕训练而诞生,而学龄前孩子语言能力快速发展也为这类玩笑和幽默打下基础,因此喜欢模仿的宝宝学到的词汇大多与如厕训练有关。而爸妈努力引导宝宝完成如厕训练所使用的关键字眼将会一字不拉地出现在孩子过家家和小伙伴玩耍中。


图源 | pixabay


最初,宝宝简单模仿使用“屎尿屁”的词汇,在他们的世界屎尿屁不等于污秽词语。很快,宝宝会发现这些字眼藏着神奇力量。他们观察到爸妈的一些微妙反应,如爸妈“皱着鼻子” 、“扮鬼脸”给宝宝换尿布,或“吃吃笑’看着不熟练的一方给宝宝清洗屁股等。宝宝还觉察到,自己使用这些词语会激起爸妈强烈的反应,要么让爸妈开心(宝宝及时告知“我要拉耙耙”),要么感到尴尬(在车厢里大声说“屁好臭”),要么被爸妈警告和制止。无疑,这类词语拥有一种魔力,让宝宝挂在嘴边来试探周遭他人的反应,反复想验证这类词语的力量。有的孩子(事后坦白)会试探爸妈 “忍功”的极限。


其次,宝宝发现小伙伴如同自己一般热衷说‘屎尿屁’,且畅快淋漓相互开着玩笑,这的确是这个年龄段孩子们独特的社交方式。若宝宝迅速体会到小伙伴玩的笑点,同样用‘屎尿屁’玩笑作出回应,他们将心照不宣地找到“友军”。可以想想,若爸妈难以忍耐这些玩笑和幽默,宝宝将和小伙伴说去。


图源 | pixabay


另外,宝宝屎尿屁玩笑的本质是幽默,而幽默是发育的重要部分,也让宝宝通过幽默/游戏的方式来应对新状况带来的不安。如同年幼的宝宝难以忍受与妈妈分离,他们通过捂眼睛玩“藏猫猫”的游戏,一边学习着客体永久性(即便妈妈不在自己的视野里,妈妈还在),一边体验着因暂时‘分离’而产生的新情绪-紧张。同理,如厕训练不是一帆风顺的。若宝宝能用玩笑的方式来面对打破意外带来的不安甚至挫败,这无疑缓解了压力,更好面对和掌握如厕训练。


图源 | pixabay


面对屎尿屁的笑话,爸妈可以怎么应对呢?是一笑而过,是选择忽视,还是惩罚呢?


爸妈不一定能感受宝宝的笑点和幽默,但需要知道,宝宝喜欢“屎尿屁”笑话是如厕训练发展的结果,这个阶段是会结束的。更重要是,爸妈可以把这些玩笑看作教育契机,引导宝宝去理解一些重要的概念,如礼貌、尊重,隐私部位。


第一,给予温和回应

面对宝宝脱口而出的屎尿屁的玩笑难免会感到尴尬、不自在。若爸妈显得不知所措、紧张、羞愧或者愤怒,这些强烈的情绪或是激起宝宝更强烈的兴趣,也可能给宝宝留下一个错误的感受,即这类正常生理现象是一个可耻的禁忌的话题。


第二,区分时间和地点

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屎尿屁玩笑是允许的。进餐时开这类笑话,是不合适的。籍此爸妈向宝宝介绍礼貌和情境这个概念,在特定场合下什么行为是合适的,什么行为是不合适的。如,关于屎尿屁玩笑属于洗手间和浴室,而不是饭桌,更不是公共场合。当宝宝在不合适场合开了不合时宜的笑话,爸妈不要表现出强烈的懊恼,而是温和地表达对宝宝这个行为在特定场合的不赞成。


图源 | pixabay


第三,认识隐私部位

引导宝宝认识什么是隐私部位,帮他们建立隐私意识,知道哪些隐私部位不可以让别人看和触碰。


第四,教育宝宝尊重他人

若邻居老奶奶或学校里的老师对这些冒出来的尿屁玩笑感到不适甚至愤怒,爸妈需教导宝宝尝试去理解他人的感受,如,“在浴室开屎尿屁的玩笑,可能很有趣。在学校里开屎尿屁玩笑就不一样,老师并不觉得这很有趣,甚至觉得被冒犯了。”


第五,区分外号、谩骂

分辨屎尿屁笑话与起外号、谩骂之间的区别。若宝宝用这些字眼给人起外号或者骂人,爸妈需要及时对这些不合适的行为及时制止,而不是针对这类语言。


图源 | pixabay




小结



宝宝对“屎尿屁”玩笑的着迷是发育过程中一个普遍现象,爸妈需有所准备。不少爸妈也反映,即使他们制止这类玩笑,宝宝还喜欢把这些字眼挂在嘴边。


故爸妈需要改变策略,不仅是限制这类玩笑发生的场合,更重要是引导宝宝认识到不同场合对行为有不同的要求。爸妈也需留意,若屎尿屁这类语言持续发酵并延续更长时间,这可能透露出儿童教育中的某些缺失。



相关阅读


宝宝的如厕训练,你都做对了吗?

如何给不同年龄的孩子做性教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